联洋被称为“陆家嘴后花园”,吸引了很多陆家嘴金融精英的入住。
其中仁恒河滨城是“中国基金经理密度最高”的小区。
据说仁恒河滨城住户有几百个基金经理,合计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。
近30个国籍的人士入住这个小区,境外人士占比35%,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“小联合国”!
联洋是浦东内环标杆板块,XQ+次新+豪宅+历史大放水让仁恒河滨城的房价在2021-2022年涨到了16-18万元/m²,一度领涨整个浦东。
仁恒河滨城
但现在仁恒河滨城跌到了10-12万元/m²,同板块的其它小区都出现了很大的跌幅,涨幅不到3年就被抹平了。
暴跌6万元/m²的“陆家嘴后花园”联洋,真的要被抛弃了?为啥跌那么“狠”?
联洋主要的购买客群是陆家嘴金融精英,金融降薪潮引发了一轮降价抛售潮,成了联洋失血的“第一刀”。
雪球大V、建平远航基金经理黄建平在2021年通过法拍以市场9折的价格抢到了联洋一小区的房子,当时很幸运,以为捡到“宝”了。
没想到后来联洋房价狂泻,他坦言:“想不到我一世英名,居然买房买在最高点”,成了他人生中一笔“失败”的交易。
在房价高点期间,有很多陆家嘴的金融精英通过加标杆上车,随着房价调整,不得不面对亏损的事实。
从2022年开始,金融行业迎来“大洗牌”,出现了普遍性的裁员和降薪,波及范围之广、影响之深远,给联洋市场投下了一层深深的阴影。
事件导火索源自2022年中金某交易员妻子在网上晒出“93年老公月薪8.25万的收入证明”:
这波“晒薪风暴”直接将券商推上了风口浪尖,从而引发了后续整个金融行业的“全面大整顿”。
陆家嘴、世纪大道聚集了很多券商、银行和公私募基金的总部。
其中券商首当其冲,IPO收紧导致承销收入锐减,人均年薪百万的高光时刻再也回不去了。
2022-2023年券商行业IPO保荐承销费从288.7亿元降至215.06亿元,2024年进一步“断崖式”下降到45亿元。
没钱赚,引发券商大规模裁员,很多精英人士因此丢掉了饭碗。
比如广发证券2024年减员1063人,中金公司投行团队从2022年的2410人缩减到了现在的1700人。
能有幸留下来躲过裁员的,也逃不了降薪。
以中金公司的普通员工为例,人均薪酬从2021年的116.42万元降至2024年的64.26万元,降幅44.8%。
2024年中信证券管理层薪酬总额降69.61%,中信建投降57.15%,大家的收入都在下滑。
银行业更是苦不堪言,净利息差收窄和房地产下行,让银行资产端大幅缩水,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,导致整体业绩下滑。
这促使银行建立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机制,员工要被“反向讨薪”:
2023年7月证监会出新规,公募基金股票交易佣金从万八降至万四。
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让很多基金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了。
最近找环线卖房的一位客户是国博中心某基金量化部总监,降薪后被迫出售联洋一套房产来换取创业资金,表示压力很大。
可以说,整个金融行业迎来了一场全面整顿,金融的地位正在发生改变。
过去金融行业在吸纳社会财富的道路上超速狂飙,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均衡发展,限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。
行业整顿后,金融从业人员收入大幅下滑,降低了购买力,进而传导到房地产市场上。
金融精英曾是联洋千万级豪宅的“铁杆买家”,降薪后抛售房产套现或降级置业成为了无奈的选择。
联洋一些中介门店表示,挂牌的房东多是来自金融行业人员,他们卖房心切,一度比较悲观。
一位基金经理在参加环线的沙龙时表示,以前奖金就能覆盖月供,现在薪资‘腰斩’,持有多套豪宅已经成了负担,不得不降级置换。
金融业高杠杆扩张的时代已经落幕,依附其上的高端居住板块联洋自然受到了影响,就此倒下了。
一波未平,另一波又起。
浦西新房与浦东洼地的双重截胡和分流下,联洋更加失守了,成了失血的“第二刀”。
这几年浦西的杨浦、虹口、闸北,还有浦东供应了很多新房,让联洋“四面楚歌”,客户被抢走了。
杨浦开发的仁恒海上源、保利天汇、金隅外滩东岸等盘价格在11-11.98万元/m²,比联洋的高价二手房便宜很多。
有些项目的客户画像显示,40%的认筹者都在陆家嘴上班。
“开车到陆家嘴比联洋还快,单价却低很多,房龄更新,又是烟火气更浓的浦西内环”,一位从联洋转向杨浦的购房者如是说。
虹口在这几年也入市了不少新房项目,如招商外滩玺、招商虹玺、瑞虹新城十期等,价格在10.5-13.5万元/m²,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联洋。
闸北的苏河湾地段在变好,开发出的一些产品也分流了联洋。
苏河湾、北外滩、东外滩跟联洋相比,地段并不差,新房价格还便宜,有力截胡了联洋。
联洋虽处内环,但浦东内环向外突出,导致联洋去浦西市区甚至陆家嘴的便利性反而不如浦西某些地段。
浦东的滨江豪宅越来越有性价比,且新杨思、北蔡楔形绿地等都在开发性价比更高的新房,都分流了联洋。
洋泾板块的浦发壹滨江成交价已降到12万+元/m²,以“滨江+次新”优势抢夺了联洋的高端客群。
新杨思、新北蔡的新房才10万元/m²,进一步挤压了联洋的高价二手房。
联洋自身的短板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暴露,房龄普遍超20年,商业、教育资源优势都在下滑。
联洋的次新房集中开发于20年前,产品开始老化,慢慢加入了“老破大”的行列。
板块很多小区人车不分流、车位配比不足,与新盘形成了一个代际差。
随着金色中环的推进,原本浦东内环比较集中的资源都在外扩。
浦东新商业、新学校遍地开花,新的在不断取代旧的,让联洋的优势有所下滑。
联洋曾经引以为傲的大拇指广场、联洋广场、丁香商场等日益萧条,竞争力越来越不行了。
其中大拇指广场已经沦为了“教培烧烤街”,一副三四线城市商业的破败感:
大拇指广场
虽然联洋的进才实验学校也很优质,但在浦东已经不再独占鳌头了。
张江集团学校、御桥建平地杰、前滩华二等新兴XQ已经成了浦东的新一代领头羊。
作为陆家嘴后花园的联洋,难道真的要被抛弃了?
其实可以辩证地看,当那些利空出尽后,联洋的价值正在回归,开始出现了筑底的信号了。
现在金融业基本企稳,行业薪资都回调到了合理的区间,抛售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;
浦西核心地段的低价新房供应结束了,联洋的价格稀释得也差不多了,跌到了应有的价值。
现在买入联洋要安全得多,性价比更高了。
尤其是上海近期拍出了很多地王,未来新房售价将进一步上涨,联洋的性价比更加凸显了。
比如华润越秀的新杨思单价地王,楼面价约7.47万/㎡,未来新房预期可能要卖12万+元/㎡;
保利杨浦滨江单价地王,楼面价约9.6万/㎡,杨浦滨江新房即将列入14万元/㎡时代;
大华大宁单价地王,楼面价约9.3万/㎡,未来新房也可能卖到14万/㎡;
金茂瑞虹新城的单价地王更引人注目,楼面价约11.7万/㎡,新房未来保守预计15万元/㎡!
上海搞这么多地王,明显是在“暴力拉升房价”,等于是给联洋抬轿子。
在利空出尽和市场涨价预期下,最近联洋的成交已经回暖了:
仁恒河滨城二期去年底跌到了10万+元/m²,现在成交站上了12万元/m²,价格明显回暖;
华丽家族花园小区最新成交价10.5万/㎡,比去年低谷高出近万元。
仁恒河滨城去年、今年成交价对比
虽然经过大跌后的联洋有些掉档,从以前的2000万板块掉到了现在的1500万板块。
但不管在哪个档次,联洋都是领军板块,具有不可替代的“内生价值”。
联洋的居民圈层非常好:70%为新上海人,高知高管家庭密集,人文氛围与中产需求深度契合;
联洋的资源具有高度确定性:相比新杨思“PPT造城”、新北蔡配套“画饼”,联洋商业虽老但齐全,教育进才仍不错,世纪生态公园24小时开放,都是即享即用,很确定;
联洋的品质具有很高的韧性,仁恒业主自筹资金翻新公区、改造大堂,物业和会所维护得还是非常好。
仁怛河滨城的会所
正是因为联洋板块在浦东的领军地位,以前卖得很贵。
导致买不起的客户被迫转到花木、塘桥等地方。
加之浦东的地段概念不像浦西那么强,联洋降价突显出性价比后对周边板块产生了很大的虹吸力。
现在1500万买联洋三房比2021年省了500万,性价比变高后反而把去往花木、塘桥的客户都吸了过来。
联洋次新房成交量很大,并不是真的被“抛弃”了。
综合来看,联洋没有真的被抛弃,只是换档重生。
暴跌6万/㎡是泡沫出清的必然,联洋的资源密度与圈层基因仍稀缺。
从“金融图腾”回归“宜居社区”,我们认为联洋的价格已经进入了安全区间,并且回暖现象明显。
联洋会以“1500万级性价比之王”的姿态持续虹吸周边及下游板块,成交活跃度保持在浦东前列。
配资股票开户,无忧配资,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